最近,,在山西省統(tǒng)計局的官方網(wǎng)站上看到一則關于山西省上半年各行業(yè)投資提高占比的信息。其中制造業(yè)投資提高43.8%,,名列榜首,,這不禁讓我感到,山西省的制造轉型正在高歌猛進的路上,,擺脫“一煤獨大”的困境,,重回制造強省的新局面指日可待。
山西省的制造業(yè)除了重工業(yè),、造船業(yè),、軍工業(yè)出名,其實很多民用企業(yè)曾經也很出名,。這么多年來過分依靠資源,,不重視宣傳推廣反而使很多原本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輕工制造企業(yè)都沒落了,。
比如山西無線電廠生產的春筍電視機,山西省長治市海棠洗衣機,,太原洗滌劑廠生產的芳芳洗衣粉,,華杰電子手表,山西電影制片廠,,今后我將逐步挖掘,,讓他們重回大眾視野。
海棠電器公司1966年創(chuàng)立,,誕生于山西省的長治市,,前身為長治洗衣機廠。企業(yè)擁有固定資產1.5億元,,員工949名,,其中:工程技術人員120余名 ,占地面積8.8萬平方米,,專用設備230臺(套),,其中進口設備75臺(套),生產線年開始生產洗衣機,,取名為海棠牌,,是我國最早開始生產洗衣機的企業(yè)之一。
1983年,,海棠牌單桶洗衣機成為了全國的霸主,,位列中國洗衣機6大品牌之首。
1985年海棠開始同日本松下公司進行技術合作,,首家引進當時國內最大容量的雙桶洗衣機,,產品供不應求。有一種說法:中國的約400萬家庭主婦,,是從海棠洗衣機開始告別手洗的,。海棠洗衣機在山西的市場占有率一度高達60%以上,在河北,、河南等地也是名列第一,。
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,海棠引領起國內洗衣機行業(yè)銷售和發(fā)展的潮流,,一度發(fā)展為擁有固定資產1.5億元,,年生產能力60萬臺,產值近3億元的企業(yè),。
現(xiàn)在大家的身邊都是海爾,、小天鵝、美的、西門子之類的洗衣機了,,很少人還記得曾記得海棠牌洗衣機了,。
1995年開始,海棠在繁盛榮耀的外表下面便慢慢的開始出現(xiàn)了不可逆轉的虧損,。1995年至2001年,,連續(xù)7年間“海棠”經營累計虧損達5300多萬元,平均每年虧損近千萬元,。1996年“海棠”按照現(xiàn)代企業(yè)運作模式改組為山西海棠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,,然而也就是從這一年,公司開始了虧損,。
2002年12月17日,,四川省成都市科威電器有限公司以“海棠電器”無法償還其到期的38萬元債務為由,將“海棠”告上法庭,,申請法院裁定“海棠”破產還債,。
長治縫紉機工業(yè)公司于1979年開始籌建,1981年5月17日成立,,轄1個總裝廠和25個配件廠,,擁有生產線條。其中底板加工自動線,、機殼加工自動線,、抬牙軸加工線、精加工線,、四立柱走型線和無箱擠壓造型線,,均屬國內同行業(yè)第一流設備;鑄造車間,、烤漆車間,、電鍍車間、裝配車間,、技術理化鑒定樓等,,都是國內同行業(yè)中居領先水平的生產車間?;镜漠a品有JA一1型太行牌縫紉機,、工業(yè)用草帽機、70—1型簡易縫紉機,、蝶花牌JA一10,、JA一1型方頭彩色家用縫紉機、JHA一1型多功能縫紉機等,。同年,再次奪得北方6省2市縫紉機質量鑒別判定第一名和省高品質的產品稱號。
1980年10月20日 在北方6省2市縫紉機質量鑒別判定會上,,長治縫紉機廠生產的“太行”牌縫紉機和大連縫紉機廠生產的“前進”牌縫紉機并列第1名,。
1957年,惠豐機械廠建成縫紉機生產線型“飛輪”牌家用縫紉機101臺,,1958年生產1.4萬臺,,同年,市縫紉合作社7個修理工組建成長治縫紉機廠,,試制成功第一臺“八一”牌15型縫紉機,。惠豐機械廠縫紉機生產線同年轉讓給長治縫紉機廠,。
1959年,,長治縫紉機廠“八一”牌更名為“太行”牌,改產“太行”牌JA一1型家用縫紉機,。當時廠內職工95人,,年產縫紉機530臺,有生產線還在調試中,,工人還在慢慢適應,。
1972年,生產力飛躍增加,,共生產縫紉機11.5萬臺,。1973年,省批準年產5萬臺縫紉機的第一期擴建工程,,投資1024萬元,。那個年代投資這么多錢,已經是非常巨額了,。
1980年10月20日 在北方6省2市縫紉機質量鑒別判定會上,,長治縫紉機廠生產的“太行”牌縫紉機和大連縫紉機廠生產的“前進”牌縫紉機并列第1名。 同年,,投資1423萬元,,開始第二期擴建工程,年生產能力為20萬臺,。
1981年,,生產縫紉機36萬臺。同年5月17日,,長治市縫紉機工業(yè)公司成立,。
1983年以前,該廠主要生產《太行牌·》JA1—1型家用縫紉機,,年產量最高達到3.15萬臺,。
太行”牌縫紉機1985年生產量下降為5303臺,,虧損193萬元。職工1507人,,固定資產原值3176萬元,。沒能逃得過去猴年年末,由于產品滯銷,,縫紉機被迫停產,。
環(huán)球牌自行車,誕生于上世紀80年代的山西長治自行車工業(yè)公司1982年,,在輕工部主辦的全國自行車50項性能鑒別判定中,,環(huán)球牌自行車得分90.25分,在全國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,,位列A級產品行列,。過硬的質量,造就了該產品的輝煌,。一度時間,,該產品暢銷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(qū)。最多時,,年產量達50萬輛,。對于一個自行車大國來說,呈現(xiàn)在環(huán)球牌自行車及其生產廠商面前的是巨大的市場潛力,、滾滾不息的經濟效益與可以大展宏圖的前景,。環(huán)球牌自行車曾經是長治人的驕傲。曾幾何時,,人們以能有一輛長治產的“環(huán)球”牌自行車為自豪,。
長治市自行車工業(yè)公司的門前也曾出現(xiàn)過各地采購商爭相排隊購車的情形。然而,,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,,面對上海的永久、鳳凰,,天津的飛鴿,,以及臺灣的捷安特等大品牌的激烈競爭,長治市的自行車工業(yè)公司痛失機遇,,曾經風光一時的“環(huán)球”牌自行車不得不在激烈的競爭中而暗然失色地退出市場,。
山西省曾經有過輝煌,說明山西人在經商方面是有頭腦的,,是有商業(yè)傳承的,,當年“晉商”是與“潮商”、“徽商”齊名的三大商幫之一,,在山西人骨子里是有經商傳統(tǒng)的,。
只要給創(chuàng)業(yè)者寬松的營商環(huán)境,、便利的創(chuàng)業(yè)條件、高質量的公共服務,,當年的榮光還會出現(xiàn)的,。也希望山西省早日擺脫“一煤獨大”的產業(yè)格局,要多頭并進,、產業(yè)多元才能擺脫經濟落后、人才流失的現(xiàn)狀,。